金代有“快递”日行三百里
来源: 辽宁日报
2023-07-12 09:10:21

《辽东行部志》记载了当时颇为发达的驿传体系——

金代有“快递”日行三百里

位于朝阳凌源市的天盛号石拱桥,建于金代,位于驿路上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北宋卤簿钟,现藏于辽博。“靖康之变”后,金兵沿着驿路运送此物。

“闾阳县印”,辽博收藏。位于广宁城(今北镇)的闾阳是金代驿站中重要一站。

“都提控所之印”,是金代高级军事机构职称,掌控若干控所机构。朝阳市建平县出土。

更多精彩扫码观看

本报记者朱忠鹤文并摄

核心提示

800多年前,金代官员王寂巡视辽东(今辽宁地区)。在近2个月的时间内,他走过了今辽阳、沈阳、北镇、阜新、昌图等地区,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写成日记体著作《辽东行部志》。这本书还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——金代驿传体系相当完备,有“急递铺”。作为从辽代沿承下来的一项制度,金代的邮驿制度在中央集权作用的发挥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1 金代文学家用50余天走遍辽东

金章宗即位的第一年,即明昌元年(1190年)农历二月的一天,在今辽阳老城一个叫瑞鹊门附近的短亭,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者与友人依依惜别。此后,他用近2个月的时间在辽东各地巡视。

老者名叫王寂,是金代著名的文学家,当时的官职是辽东路提刑使。作为一名朝廷官员,在50多天的巡视时间里,他每到一处都要记录下当日的所见所感,或寥寥几笔,或触景生情、赋诗言志,最终,这些文字汇总一处,编辑成日记体著作,这就是《辽东行部志》。800多年来,这部著作一直被史学、文学、地理学以及民俗学的专家们研究与解译。

王寂,字元老,号拙轩,蓟州玉田(今河北玉田)人。王寂虽然在金代为官,但他是一名汉人。身为文人,几十年的宦海沉浮,再加之人至暮年的长途跋涉,他笔下的这部《辽东行部志》既有文人视角下对东北风情的解读,又充满了人生哲思,读起来意味悠长。

对王寂进行多年研究的许昌学院学报编辑、人文社科编辑室主任张怀宇表示,除了这部《辽东行部志》外,王寂流传下来的著作还有《鸭江行部志》和《拙轩集》。《鸭江行部志》是王寂在巡视完辽东的第二年(1191年)写下的另一部日记体著作。接连两年的辛劳巡视,再加之年岁已高,在写完《鸭江行部志》三年后,王寂溘然长逝。

根据《辽东行部志》记录,王寂从今辽阳出发,经沈阳、黑山、北镇、北票、阜新、法库、康平、昌图,吉林省梨树县,还有西丰、开原等地,最终返回辽阳。在此期间,他一共在24个地方驻停。

经过研究,《辽东行部志》中提到的地名,除一小部分与今天对应的具体位置存有争议外,大部分地名的位置已经确定。比如,书中提到的“宜民县”,其政治中心是今天的北票市黑城子古城;“庆云县”的政治中心就是今天的康平县郝官屯乡小塔子村古城。

记者注意到,在《辽东行部志》里,王寂在记录下所见所思所感的同时,也无意中透露出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——金代不仅有较完备的驿传体系,而且这一体系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发达、迅捷。

2 金代的邮驿制度已经非常完备

《辽东行部志》记载:“戊戌,次广宁,宿于府第之正寝。以驱驰渴甚,斯须得秋白梨,其色鲜明,如手未触者。予问驿吏,吏曰:‘其法,大概候其寒襖而辄易其处。’食之,使人胸次洒然,如执热以濯也。”这段话的意思是说,农历二月十四这天,王寂抵达广宁城,也就是今天的锦州市北镇,下榻于官府招待所,有人送来秋白梨。梨很新鲜,好像从来没被手碰过。王寂询问梨子的储藏方法。驿站官员只是说大概是等到天寒时,给梨换一个地方吧。吃过秋白梨,王寂立刻觉得胸中凉爽,十分舒服。

铁岭市博物馆原副馆长周向永在对《辽东行部志》研究时,也注意到了金代驿站和金代驿传体系完备的情况。他表示,王寂在描述北镇所遇时提到的“府第之正寝”“驿吏”词语等表明,金代设有驿馆。再结合王寂在书中对其他地点的描述可知,只有像广宁城这种重要的行政建置所在地,才有这种招待往来宾客的驿馆之类的设施。这类设施,在接待往来官员住宿的同时,也承担着邮递转接的责任,有似现在的宾馆兼邮局,这里还设有专门从事管理、服务的人员,称作“驿吏”。

《辽东行部志》中,王寂还曾写道:“丙寅,老兵自辽阳来,得儿子钦哉安信,又附到葛次仲集句诗。”

周向永解释说,“丙寅”为当年的三月十二日。这一天,王寂在韩州(今吉林省梨树县梨树镇北5公里的偏脸城)驻停,这时距他离开辽阳整一个月。在此前驻停归仁(今辽宁省昌图县四面城)的时候,王寂曾收到二弟的来信。五天后在韩州,他又收到儿子来信,是一个老兵从辽阳府给他送来的,同时还有一位叫“葛次仲”的人寄给他的集句诗。这不由让人想到,金代时期的邮驿制度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完备。

“王寂的寥寥数语,反映出金代除了有普通的邮驿时间及路线之外,还有一种专程的邮驿服务,现在猜测,当时达到一定官位的人都可以享受到这种专程的邮递服务。”周向永认为,这个老兵很大可能是驿站邮传人员。在古代,辽阳到韩州这一段路程并非近途,即使是现在,行驶于高速公路上也要大半天的时间,而这位送信的老兵要先拿到王寂儿子钦哉的信,然后再根据王寂的行程路线,计算出王寂到达韩州的具体时间,才好安排自己的邮驿之程,即在王寂到达韩州的时候,这位送信的老兵也正好到达韩州,以便王寂能准时收到此信。

“我们无法得知王寂儿子钦哉在信中写了些什么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一定不是什么十分要紧的事情,无非思念、慰藉之类的心情表述而已,否则王寂不会在日记中一笔带过,而只着重记载葛次仲的儿子亚卿的那些集句诗作。这样的一封普通家书,也要烦劳驿站老兵从遥远的辽阳专程赶来送到王寂手中,在我们今天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。金代一个寻常的官员况且如此,其他重要官员的书信往来更是不难想象。”周向永说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今朝阳凌源市,还有一座天盛号石拱桥,建于金代,位于金代的驿路上。

3 “急递铺”在金代得到广泛应用

专注东北地区交通史研究多年的辽宁省博物馆原馆长王绵厚表示,中国古代的驿传体系发端于夏商时期。此后,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扩充与发展走向成熟。唐代以前,政府公文依靠驿馆来一站站地传递。唐代中期以后开始出现“急递”,最初主要为军事服务。

宋代是中国古代邮驿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。因为宋辽对峙以及不断征战,北宋时期的公文传递与运输业务从驿站中分离出来,成立了“递铺”,其主要作用是传递各类文书。再后来,鉴于有些信息传递的急迫性,又成立了“急递铺”。

“金代有较为发达的驿传体系。”潜心研究辽金史的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宋亚涛说,辽代沿承了北宋的驿传体系,而金代又沿承了辽代体系。换句话说,如果追根溯源,金代的驿传系统是在北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。也正是基于此,王寂在巡视过程中才可以和亲人、友人不断地进行书信往来。

宋亚涛表示,概括来说,金代的驿站主要有两大功能:一是传递运输功能,即传达诏令、文牒及运送货物等,无论是皇帝向地方官员传达政令,还是地方官员向皇帝奏报等都需要通过驿站传驿。二是歇脚住宿功能,即为往来的使者提供食宿。两个功能在王寂的《辽东行部志》中均有所体现。

兵部是金代驿站和“急递铺”的管理机构。根据《金史·百官志》记载,兵部“掌兵籍、军器、城隍、镇戍、厩牧、铺驿、车辂、仪仗、郡邑图志、险阻、障塞、远方归化之事”。其中“铺驿”一项,既包括各地的驿站,又包括后来设立的“急递铺”。兵部下辖诸司有四方馆、法物库、承发司等,其中四方馆是驿站的日常经营管理机构,负责驿站的具体事务。

宋亚涛透露,“急递铺”有专门职官进行管理。

“急递铺”设置之初,邮驿十分便利,后来由于通过“急递铺”转递的文书太多,金廷于泰和六年(1206年)十二月设置了职官——都提控急递铺官,专门管理“急递铺”的日常运营事务。设置急递铺官的效果很明显,《金史》称:“自此邮达,无复滞焉。”

必须说明的是,虽然“急递铺”的成立是为快速传递与军情有关的公文,但在实际操作中,有些官员和军队将领时常会利用手中的职权,以“缓”充“急”,在公文中夹带私人物品和信件,导致急递铺兵工作量加重。急递也得到广泛应用,王寂在巡视辽东时,他能在驻停韩州及时接收到家人和友人的信件,得益于“急递铺”。

驿站与“急递铺”的传递速度并不相同,驿站规定的传驿速度为“日行二百五十里”,“急递铺”传递的速度要求更快,需要“日行三百里”。

对“急递铺”的人员设置,《金史》中这样记载,“铺设四人,内铺头一人,铺兵三人,以所辖军‘射粮军’内差充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,“急递铺”由所辖区域的“射粮军”来担任,其中,头领一人,铺兵三人。

“射粮军”是金代沿袭辽代设立的一个兵种,并不是正规军,主要从事各种杂役。

作为一种快捷传递信息方式,金代的驿传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。比如,这不仅有利于夯实金代的中央集权制度,便于皇帝对地方的控制与指挥,而且处理信息更迅捷,有利于军事情报的快速传递。

责编:盛 楠审核:徐晓敬

关键词:

下一篇: 早知道:6月金融数据超预期;美股三大指数全线上涨
上一篇: 最后一页

相关阅读